登陆 | 注册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万年历  

集团简介 | 专家简介 | 起名百科 | 主营业务 | 资费标准 | 最新动态 | 成功实例 | 客户来信 | 活动瞬间 | 万里行图片记录 | 吉祥物推荐
国际美雕 | 服务项目 | 特色专题 | 创美动态 | 经典案例 | 专家答疑 | 整形心得 | 美丽瞬间 | 健康营养推荐 | 联系我们 | 付款方式| 我要留言
 
联系我们
热线电话: 400-094-6166
手机: 18643276166
手机: 15222196111
Q Q:
Q Q:
· 为男宝宝起名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 20230年,宝宝起名的一些要点
· 如何取名,应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考
· 正确理解宝宝起名的重要意义
· 姓名 起名是一门学问不可以小视
· 周易姓名免费打分
· 好听的英文名:小心误区 取个好听
· 生辰八字起名:细数那些不靠谱的起
· 双胞胎起名:适合2020年双胞胎
热门预测
周易预测
易经与生命密码 什么是《周易》 办公室运
取名用神 一名惊人 取名宝典
名字与命 关于改名 签名设计
五格姓名 起名点评 风水改运
中国姓氏 重名纠纷 地名趣谈
预测算命 企业姓名 特殊命名
网络起名 商铺起名 业务命名
产品起名 楼盘命名 名人艺名
品牌命名 个人起名

 
佛学文化
佛教与文学的邂逅--佛教文学之研究
点击率:10488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2/3/19
譬如清泉,文学的心灵闪烁澄明光华。譬如泉眼,三藏十二部涌淌清净法水。譬如清泉与泉眼之相遇,中国文学与佛教之邂逅,两两辉映,投射出生命的灵动与感悟。历经二千年悠远岁月的递嬗,中国文学因佛教幽邃智慧与瑰美文藻而丰盛,佛法则由于文学普遍而根植民心,相互结合遂形成“佛教文学”的缘起。本刊“佛教文学之探究”专辑,基于古典佛教文学与现代佛教文学两大主轴区分,分上、下两期呈现,今期主要针对佛教思想如何融入文学世界,其表现形态,并申述古典小说中佛教意识的叙事方法,与其呈现面貌作探讨引述。
    佛教传入中国后,自魏晋开始,历经唐宋元明清等各朝的志怪、传奇、平话或长短篇小说,不论在表现的思想方面、题材内容方面,或叙事结构写作笔法方面,都呈现出受到佛教影响的痕迹。佛教,丰富了中国小说;而在交流的过程中,中国小说的作者,也以自己中土的文化意识来和印度佛教对话,消融转化成中国佛教的表现形式。本文拟从叙事结构、写作笔法来尝试探讨中国古典小说,在文本中如何安排、呈现出佛教特色。

    一、利用佛经故事的素材,改写或创作成具有中土特色的小说,所要传达的旨意,也未必尽同于佛经原意,而带有中土的文化意识。

    例如《旧杂譬喻经》中的〈梵志吐壶〉故事。〈壶〉象征人内在隐密的情欲,而佛经的主旨是对人情欲的眨斥与否定。此故事在六朝志怪中有两则仿作,一为荀氏《灵鬼志》中的〈外国道人〉。在〈外国道人〉中,〈壶〉的意象,虽然由“笼”取代,却仍见诸“罂”与“泽壶”两个意象。故事描述外国道人能进入只可受升余的小笼子,且在笼中自其口中吐物、吐人;且吐出之人复能继续自口中再吐人出来。“口中吐人”在外国道人的故事中,已非对情欲揭露的强调与批判,而是在暗示外国道人的幻术高明。因此,故事的重点在后半部,外国道人凭其幻术,将吝啬富翁的宝马及父母,分别装入“罂”与“泽壶”中,迫使其出资济贫。在此,〈外国道人〉的重点是对为富不仁者施以道德教训,它已带有中土的文化意识,中国人一心挂念的就是道德问题,而非佛教对情欲的否定上。

    至于吴均《续齐谐志》中的〈阳羡许彦〉,已无“壶”的意象。描述阳羡许彦道逢一能入鹅笼中的书生,书生如外国道人般能自口中吐物、吐人;而吐出之人亦复能续从口中再吐出人来。在此故事中“外国道人”,已经变成了中国的书生,而这则故事对由鹅笼书生等人口中所吐出的人,象征内在隐私情欲的揭露,并没有抱着批判的态度。整个故事要传达的是鹅笼书生幻中出幻,这样令人惊异的故事趣味。

    又如《大目干连冥间救母变文》,乃取材自诸经,以《盂兰盆经》为本,亦摭疏取《撰集百缘经》〈饿鬼品〉、《地藏本愿经》、以及宗密的《盂兰盆经疏》等;再加上中国十殿阎罗的传说,创作组成了目连上穷碧落下黄泉寻母救母的中国民间佛教故事。在此故事中,把佛教要融入中土社会,取得中土价值认同的孝道文化悄然彰显出来。目连救母的故事,已是具有中土文化意识的故事。

    二、在中国家喻户晓的佛、菩萨、罗汉等,多是在小说中赋予其人间性格,形成中国式的佛、菩萨、罗汉的特质。

    例如弥勒菩萨在印度佛教的造型是“天冠弥勒”,或是“交脚菩萨”、“思惟菩萨”的造型,而佛经中的“弥勒净土”是人民长寿无忧的国度。到了中国的唐末五代,弥勒菩萨却成了大腹便便,笑口常开的布袋和尚造型。布袋和尚没有道场,没有净土,他的道场就在红尘市廛,他游走市廛,用“放下布袋”、“笑口常开”的身教来度化芸芸众生。“放下布袋”,象征在红尘中修行的历程;而“笑口常开”,使他被世俗化当成“和气生财”、“招财进宝”的财神,坐在许多商家的柜台上。

    又例如观音菩萨,在文学中有了鱼篮观音、马郎妇观音、送子观音等女性形象,在西游记中的观音,更是叨叨絮絮的热心管事婆。“观音妈”的形象,或“妙善公主”中孝女的形象,才是藉由文学所呈显的中国人亲切熟悉的观音形象。而小说中更喜欢塑造罗汉化身的“癞头和尚”、“疯僧”等形象,﹝如《红楼梦》二十五回中的癞头和尚、《慈悲三昧水忏序文》中的癞头和尚、《济公全传》中的济颠和尚等﹞。塑造这些迥异于一般高僧的形象,用癞头、疯颠等造型,来使佛教更能走入贩夫走卒的世界和广土凡夫有更紧密的连系,彰显中国佛教入世的性格。

     三、将经典原文,及佛教典故,直接嵌入小说文本中,形成情节进行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结构。

    唐人张读所著的《宣室志》中,有一篇﹝求心录﹞,即是如此构思布局。故事叙述唐肃宗朝,有一孝子杨宗素,为替已病入膏肓的父亲祈福延寿,有一次在赍饭斋僧的途中,误入山径中,遇一穿褐毛衣的胡僧,宗素在和胡僧攀谈中得知,胡僧素欲效法歌利王割肉饲鹰救鸽;太子投崖舍身饲虎的行径,惜至今未遇合适对象。宗素闻之大喜,立向胡僧求心,谓医者谓其父病惙,惟食生人之心能救之,期胡僧舍心救父。胡僧立即允诺。饭食完毕,胡僧引金刚经“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喝斥宗素向所求之心,与胡僧向所允诺之心,俱已过去不可得。然后突然间,胡僧化猿跃去,宗素惶骇而归。

    在〈求心录〉中引用的佛教两个典故,及金刚经原文,皆非用以宣教,可有可无的文字。而是在叙述结构中,占有关键性的地位,前呼后应的引出并点明主旨。《金刚经》的三世心不可得,正是棒喝宗素的一篇主旨,而胡僧化猿而去,又点出宗素“心如猿猴”的意象。因此〈求心录〉是一篇能成功地引用经文原文,并以之为主旨的志怪小说。

    四、塑造具体形象,来生动地表现抽象的佛理,以收寓言点化之妙。

    西游记五十八回,描写真假悟空难以辨识。不仅三藏、八戒、悟净辨不出,连观音的紧箍咒、托塔李天王的照妖镜,十殿阎罗的生死簿都辨查不出!最后由如来佛祖一眼觑出假悟空是六耳猕猴所变。如来认出的关键在辨察二心。他对在座听法的大菩萨们说:“汝等俱是一心,但看二心竞斗而来。”六耳猕猴象征悟空内心另一个与他行径上保唐僧上西天取经,相冲突的心念。由于六耳猕猴是悟空己心的变现,故和悟空模样相同,本领不分轩轾。而照妖镜、紧箍咒的失效,似正隐喻人心的幽微,非凭术器可分辨灼照,唯有直鉴其心,才能照见心之变化。

    “二心”是相当抽象的哲理,而塑造六耳猕猴假悟空,来予二心具体形象,将不同心念的纠缠、冲突用具体形象描绘出来,可谓赋予哲理以血脉肉身,让人抓住它的形象气味,体会它的意涵。

    五、架构特殊的时间场景,做为小说叙述的主情节,来暗寓主旨。

    此有两类时间架设的方式:

    1.运用佛教“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观念,以及三界六道时间速度快慢长短彼此不同的观念;在人间建立非人间的时间速度,也就是“幻化时间”,而以梦幻/醒真等的表现形态营构出来。于其中暗寓要传达的旨意。

    例如《红楼梦》第五回,写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让宝玉在太虚幻境的一场梦中,与他未来现实人生的历程、人生终局的判决,打了一个照面,对宝玉的人生有预警的暗示作用︵色即是空︶;而此梦境也成了小说情节往后发展,若隐若现的线索。

    又例如唐人传奇《枕中记》中的主角卢生,在一梦中经历了整个他所渴欲的、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生。而当他在梦中死去,就在人间醒来。把一生浓缩在一场短梦来经历,梦中幻化时间的快速,用此来反照人生,暗示着佛教认为人生如梦,富贵功名如泡沫般消失的人生观。

    又例如在《太平广记》中,有一篇〈张生〉的故事。叙述张生在离乡多年,返家途中的暗夜草莽中,赫然看到自己的妻子正和五、六名男子围坐,其妻并被强行逼唱饮酒。张生一怒之下,拾瓦石掷男子,不料第二片瓦石竟击中妻额,且刹时间景像全都消失。张生惊骇赶路归家,妻子正喊头痛,谓是昨夜梦中宴饮时被瓦石击中所致。张生这才知道,昨夜他走进妻子的梦境,并改变了梦境的结局。

    在这故事中,“幻设时间”?梦境,更进一步架设了具体存在的空间,使张生得以走入其中,并解救了妻子梦中困境;而张妻梦中为瓦石击中之痛,竟依然延续到现实世界。这“幻设时间”与“人间时间”的交通,“梦”与“醒”的交通,似乎在揭示佛教“色不异幻,幻不异色”的色/幻关系。

    2.另一类时间的架构,则是着力于“瞬间”的描述。将“瞬间”进行“停格拉长”的描述,“瞬间”变成故事转折的重心,影响并改变了故事原本可能的结局,而收异外惊奇的效果。

    此类技巧的运用,多用在佛教的“灵验记”、“感应记”这一类的故事系列中。例如六朝志怪小说有关观世音菩萨的故事,如《光世音应验集》、《续光世音应验记》、《系观光世音应验记》等,这一类记录观音灵验的故事,却着重于描写在危急存亡、千钧一发的瞬间,观音菩萨在此“瞬间停格”中插了进来,进行及时性的救济,扭转了原本可能发生的致命危险。在逼近临界点的瞬间,突显“灵异”的奇迹,正可显现宗教的伟大力量。

    六、佛教因缘果报观念,在中国小说中,自唐宗以来,以迄明、清,形成一种独特且数量庞大的“前世今生”类型小说。

    “前世今生”类型的小说,又约略可分为:

    1.前世今生,因缘果报,不但成了小说思想的主轴,也成为小说情节的基本架构。

    (1)这一类为数众多的故事,主要反映了中国人相当普遍地将佛教因缘果报观念,变成判别善恶祸福贤愚不肖的文化意识。此种创作的心理背景,往往是基于想弥偿、解说人世之不公、际遇之不平,或生命之意外等。因此,常以前世今生的关目来附今史实,许多历史人物、名人达士、巨卿伟公、奸臣叛贼,都被牵强的纳入前世今生的架构中,以因缘果报,善恶报应的观念,来解释其一生荣辱祸福,善恶行之由。例如《明悟禅师赶五戒》,即是叙述东坡与佛印,前生今世因缘果报的故事。《说岳全传》中,将金兀术的前生设为赤发龙,岳飞是大鹏金翅鸟,而秦桧是被大鹏金翅鸟啄左眼的铁背王。又如《英烈传》中,写朱元璋本是玉帝的金童托生,而他手下的开国元勋也都是星宿下凡。

    (2)又有一种因缘果报,前世今生的类型故事,主要是做为道德教训的作用。例如《拍案惊奇》二刻中的〈庵内看恶鬼善神,井中谈前因后果〉一则中,叙述性本正直的丘伯臬,因托付人杳无音讯,而将其托管的金银千两纳为己有。其年其妾生一子丘俊,长大后游手好闲,漫天撤钱。一日大娘窥视丘俊,看到坐于房中的竟不是丘俊,而是当时托付金钱之人。方知丘俊是那人投胎来讨债的。这样寓含道德教训的因果故事。在中国小说中,亦占不少数量。

    以上这两种前世今生因缘果报的故事,就小说艺术而言,是难有很高的成就。因为强行将内容套入某种架构,或一味强调道德教训、都失去了小说丰富的意象性,及多重视野的探讨空间,而成了有标准答案的填充题。

    2.用“前世今生”的架构,做为小说情节推衍线索,或对人物性格,主角命运的隐喻。

    在此情况下,“前世今生”中的因缘果报,并不是用作说教之用,而是丰富故事的一则美丽传奇,遥控情节的一个线头。例如《红楼梦》中,以林黛玉和贾宝玉前世是绛珠草与神瑛侍者的关系,暗示两人今生的互动模式,与黛玉的性格特质。以“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来暗示小说情节逐步发展中,跌宕在理想与现实中,男女主角三人的情爱纠葛历程。又例如《水浒传》中,叙述一百零八条好汉,是洪太尉误走妖魔而下凡扰乱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星。这也是做为全篇小说的楔子,暗喻水浒英雄的生命特质与宿命。因此,此类的“前世今生”的情节架构,是做为小说叙述脉络的密码,具有隐喻的作用,对小说叙事学而言,具有正面积极的价值。

    限于篇幅,以上只能荦荦大端地举出中国小说在文本中呈现佛教,所用的几项叙事方法。其他还有诸如用反讽幽默的笔法,滑稽有趣的笔法等等。然最重要与最根本的,佛教对中国小说在叙事方法的影响上,应是提供了“悬空性架构”的写作笔法。使作者能运用无限的想像力,自由创作上天入地、奇幻夸饰、高潮迭起的曲折情节;以及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场景设计。使中国叙事传统,从要求经史纪实性的笔法中跳脱开来,让虚构性、创造性的作品获致认可,而在其中收寓言点化之效。并在叙事结构的脉络中,可以发现中国佛教小说,对印度佛教的思想观念,有某些创造性的转化;中国佛教小说,正能反映中土广大庶民所理解的、所贴近的中国佛教特色。而这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赋予佛教人间性、现世性的特质。佛教与文学禅宗公案的现代诠释公案,是禅宗的头山门。入得此门户,自有满眼般若风光现前来,一路的门庭设施使人如迷忽悟,如忘忽忆,五家七宗门门相回互,形成正法眼藏的鸟道。机锋,又是禅宗公案的众妙之门,是南宗禅法的魅力所在,也是公案转释的枢纽。内部结构有如心理迷宫,充满了灵性的张力。禅宗公案用现代语言作通俗转释的过程中,不仅要穿透“地一声,转身过来”的古灵机锋,还要摆脱面目骨髓都掩映在光影门中的迷境。要想有个入处,就必须深入了解公案的先天体质结构与后天之存活危机,始能对症下笔,避开稀释精神浓度的后遗症,进行身分转换,庶能不落两头脱空的窠臼。

    唐宋以后,禅宗的体质开始钝化,由于社会的剧变及思想的互渗,形成儒道融合的大趋势,公案的先天结构受到严峻的考验,元气日益退化,后天行履失调,终于形成由主流变末流、由通俗变艰涩、由活参变死参以及传承教育没落的现代存活危机。由于公案的传统面目日渐模糊,文字肌理僵化、机锋语言退化、开悟骨髓的骨质流失,已成为现代人看不懂、听不懂、不消化、开悟不了的高难度旧学,禅宗公案已面临孤峭存活的危机,需要作全面的白话转释与现代弘化,否则必将沦为佛学研究考证之古窟,禅宗精神斲丧无遗。这,也是我穷年累月转释公案为《人生禅》的动机。

    为了适应现代化弘法之需求,公案应针对其先天体质结构与后天续命危机进行转化、调适,将静态之公案文字灵活转释出现代新义,再将动态之棒喝启悟与现实人生结合,注入活化因子,创造脱胎换骨之再生契机。

    禅宗公案文字作通俗白话转释时,有四个关子决定成败:首先,在不失禅宗精神的原则下,宜先整容整型,洗去公案面目的一些遮诠色彩,增添一些明朗的新妆,用形象直觉的方式来传递公案之精神奥秘,以免沦为知解宗徒。这种转释的关键,就在于家风的把握。其次,公案既以破执为肌理,宜活参不宜死参,如何将石火电光、雨棒雷喝的逼拶情境如实再现,就成为白话转释的难题了。第三,对于机锋的杀活出没,要能直下印证,因为公案的神气全在机锋之中,当时可以一招一式活参,后世要用白话转释出这种人与人的共振共鸣却十分困难,尤其遇到一字禅、颂偈禅、默照禅这类机锋,不仅要直译表达其中自觉自明之悟境,更要灵活诠释内中杀活出没的神气。最后,要能拿捏住回互转语的分寸;转语,是禅师勘验弟子开悟的指标,是弟子明心见性的印记,却也是公案白话转释时不易拿捏的一难,要从“没有路”里找出路走,甚至要找出“向上一路”,就得有“空际转身”的现代诠释本领。

    以上四条“没有路”的路径、“没有门”的门枢,是公案白话转释的成败关键。如何既能保持先天精神元气,又能矫正后天的僵化危机,就看转释之间的笔法了。

    面对禅宗公案的雅俗转释,一般有四种笔法可用。洞山良价当年在云岩昙晟处“亲印宝镜三昧”,作为传宗秘籍,提出“辨验向上人之真伪”的三种渗漏:语渗漏、情渗漏、见渗漏,配上从〈宝镜三昧〉抉出的偈句,正可用来形容前三种笔法:

    一、直释法-要合古辙,请观前古

    这是一般的语译法,目前国内外可见的白话公案多属这一类,不过将遮诠面目修修脸、画画眉,做个整容手术,实际上是以字合字,把公案语言中的多义性、暗昧性、不确定性作一个统整,消除语渗漏的滞碍,用现代白话把公案明朗化而已。这种笔法,只适用转释较浅显、直捷的公案,以免夺去本来面目;直释时如果多加入一些现代思量,反而可能会显得累赘。

     二、意释法-如临宝镜,形影相睹

    这是造象法,不只作文字的释译,还要再调整一下影像焦距,或直接作器官移植,是以意合字,把公案语言中隐藏的肌理拍摄成鲜明的形象,消除情渗漏的偏枯,用现代白话把公案具象化。这种笔法的难处,就在于必须“如临宝镜,形影相睹”的将公案意象用白话文字影印还魂。铺写太多不好,说破了也无余味。

    三、接释法-银盛雪,明月藏鹭

    这是契境法,以契合公案的机锋神气为主,近乎移形换步的功夫,实际上是以境合字,把公案语言中深潜密藏的境界开发出来,消除“见渗漏”的“可中未尽善”,达到“妙在转位”的效果。

    四、截释法-截断众流,凡圣无路

    这是透机之法。透过开悟的公案骨髓,直下用现代白话语境另造新意,等于作基因工程,转换出胚胎人;实际上是以法合字,形同另类创作,截断公案里说凡说圣的家风门派,于字句里呈机。这种笔法虽是柳暗花明的笔法,却仍不能不依傍旧家村,必须贴合公案的原始本义,避免流走为小智小慧。

    总之,禅宗公案在进行现代诠释时,不能脱离主体精神领域,要把这一支无孔铁笛吹得对窍,切要体认公案转释之因果:公案以遮诠为面目,人难凑泊,寖久由主流变末流,与本来面目转疏转远,五家七宗禅风的潜符默异遂成为白话转释的第一难。公案最初以破执为肌理,广设方便法门,说来写去,一机一境都有入处,后来语文环境代变,遂由通俗变艰涩,如何将破执之逼拶情境如实再现,是白话转释之第二难。公案以机锋为神气,生杀纵夺既久,狂禅肆妄,乃由活参变死参,白话转释能不能生动呈现机锋的杀活出没,是第三难。公案以开悟为骨髓,即用即离,由于传承教育的没落,对于回互转语不易拿捏、贴入,即成转释之第四难。若能依照公案转释之因果,用直释、意释、接释、截释四种笔法,分别会通血脉,或能痛起沉痾,续禅慧命!

    东坡〈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诗中有一句:“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公案的现代诠释也不是求形似,而是求神似;若是释公案必此公案,定知非公案人。原本以心印心的公案,不只着重心灵开悟,也着重行履修持,将公案转释为现代人和禅林师徒都可以契合会心的白话新案,人人能看,老幼易懂,是禅宗公案转身复苏的现代生机之一。白话公案也许不易活人眼目、机变无常,甚至可能塞人悟门,沦为贩售祖师慧刃的大卖场,徒然惹来“含饭哺人”之讥;然而,面临现代禅宗公案式微的危机,总要有人从火中取栗,将公案里解脱生死的心灵意识释放出来,为现代人陷于逼仄欲壑的灵魂透出一片青天!

    含有佛教色彩的文学 

    文学是人类感情的反射结晶。人类感情的发生,源于人类的活动对个别自然事物的擦撞。虽然,人类的活动含有人为因素,但从宇宙的顶点视之,人为因素也是个别自然。是以,文学是个别自然间的磨合结果,如糖之于水。

    同理,佛教东来,也是自然现象之一,它的哲思与老庄孔孟相互渗透而磨合,加上政教的合作,佛教文学于焉兴起。如宏扬教义、善恶轮回之类的小说;以隐逸为主题的山水文学;及规人劝世,或饶富禅趣的诗歌等,莫不属之。更因佛教有众多有形的物象,如经文、寺庙、法器……等,这一物象一入作品,便凸显了作品的属性。

    总之,凡含有佛教色彩的文学,应称之为佛教文学.

上一篇 下一篇
集团简介 | 专家简介 | 起名百科 | 主营业务 | 服务总览 | 最新动态 | 成功实例 | 客户来信 | 活动瞬间 | 万里行图片记录| 吉祥物推荐| 宜名轩
友情链接 / 合作伙伴: 北京同维药品 张女士:13910804711 | 天津美容机构 张女士:13752321711/梁女士:15222196111 | 安徽 奚女士:18256057855 江苏 周女士:13775305162 | 吉林 溪桐:18643272885 / 白女士:18804311696 北京 灵君:18643276165 | 山东 曲女士: 13964528597 | 贺丹女士:13039360686......更多[更多»]

宜名轩美雕网 2005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香港九龍旺角花園街2-16號好景商業中心10楼1005室 电话:00852-26720559 办事处:北京 天津 合肥 江苏长春Email:156478516qq.com 电话: 400-094-6166 手机:18643276166 Q Q: 2453945448 Q Q: 156478516 网址:www.ymxmdw.com / www.zhaoyuezhu.com

技术支持:新格信息技术